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形象圖

議員關心七夕文化傳承 文管所展示手工七娘亭

  •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社
  • 記者:陳麗妤
  • 新聞日期:111-08-03
農曆「七夕」即將到來,金門仍流傳紙糊七娘亭祭拜七娘媽的習俗。(文化園區管理所提供) 農曆「七夕」即將到來,金門仍流傳紙糊七娘亭祭拜七娘媽的習俗。(文化園區管理所提供)

 農曆「七夕」七月初七即將到來,地區有準備紙糊七娘亭祭拜七娘媽的習俗。議員楊永立關心金門地方傳統民俗「七娘亭」文化傳承議題,文化園區歷史民俗博物館第五常設館,除了典藏展示張延華紙糊老師等所製作的手工七娘亭,介紹七娘亭的典故及有關的「作十六」習俗,文管所邀民眾走進博物館認識傳統民俗。

在地區傳統習俗中,「七娘媽」在金門被視為兒童守護神,相傳小孩出生後,就是七娘媽的「契子」,直到十六歲成年都一直受到祂的保佑。金門地區每年逢「七娘媽生」時,家戶都會準備麵線、油飯、芋頭、胭脂花、豆乾等物品來祭拜「契母」,同時準備「七娘亭」及胭脂水粉向七娘媽表敬意,祈求家中兒孫平安長大。

而紙糊七娘亭,會在祭拜七娘媽這天燒化。因此,農曆七夕時,地區若是家中有未成年子女者,長輩們都會祭拜「七娘媽」。而製作七娘亭的傳統紙紮技藝也成了金門特殊的文化之一。依據調查,金門尚有古崗的董成真老師及沙美的張延華老師等,仍保有製作傳統手工七娘亭的技藝。

  文管所也指出,目前製作七娘亭的材料係以竹編織及糊紙為主。主要先利用竹枝編出亭架模型,再以彩紙黏出五彩花壇,並以黏土做成七仙女頭部,裹以色紙摺成的天衣裝飾,四周再加上龍柱、門柱等裝飾,使得完成一座傳統的七娘亭。由於手工製作平均需二、三小時才能完成,耗工費時也讓傳統手作七娘亭逐漸式微。

  • 單位:議事組
  • 最後異動日期:111-08-03
  • 點閱次數:950
  • 89348金門縣金城鎮金山路17號
  • 免付費電話:0800-301-301
  • 電話:(082)327371
  • 傳真:(082)327373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