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形象圖

金寧青溪婦女分會 學做清明應景傳統發粿

  •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社
  • 記者:許加泰
  • 新聞日期:109-03-31
縣議員許玉昭和青溪婦女姐妹一起做傳統膨仔粿,出爐的粿香四溢。(許加泰攝) 縣議員許玉昭和青溪婦女姐妹一起做傳統膨仔粿,出爐的粿香四溢。(許加泰攝)

清明節將至,縣議員許玉昭和青溪婦女協會金寧鄉分會姐妹們共聚一堂,一起做清明應景金門傳統膨仔粿,出爐的粿香四溢。

許玉昭和一群婆婆媽媽一起來做發粿,大夥嫻熟的技藝,每顆發粿都「發」且裂得漂亮,完成Q軟美味的在地傳統米食「膨仔粿」。

許玉昭表示,善於製作傳統糕點的婆婆媽媽,也熱心教導年輕一輩製作發粿,使這項傳統技藝得以傳承。許玉昭說,小時候常看長輩在磨米做粿,很多傳統米食技藝都快失傳,如,高粱年糕、黑糖糕、澎仔粿、紅龜粿、禮餅、菜粿,婆婆媽媽一起做粿,彷彿回到從前有人情味的農村生活。

許玉昭指出,清明為金門最重視的節慶,金門清明節傳統習俗,要炊膨粿,祭拜祖先,慎終追遠、緬懷先賢、飲水思源、尊循祖先的教誨及發揚傳統民俗,傳承文化。

許玉昭說,發粿(閩南語)又叫發糕,諧音發財、高升,可用於祭祀或饋贈親人。粿上裂痕為「笑」,外型發得越大,裂痕越深,象徵笑口常開,生活順意。金門發糕和其他地區的發糕滋味有所不同,有獨特的在地美味。

許玉昭表示,在傳統的習俗裡,年糕象徵年年高昇、澎仔粿代表發財、紅龜粿代表福氣、榮祿和長壽,都是年節金門家戶必備的應景祭祀供品。隨著社會現代化,傳統金門習俗已逐漸被新生代淡忘,透由活動,宣揚古早味金門傳統糕點,讓更多人認識金門傳統糕點象徵意義及體驗農村婦女刻苦勤儉持家的精神。

  • 單位:議事組
  • 最後異動日期:109-03-31
  • 點閱次數:1433
  • 89348金門縣金城鎮金山路17號
  • 免付費電話:0800-301-301
  • 電話:(082)327371
  • 傳真:(082)327373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