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結醫發基金8000萬 王秀玉代表議會作出說明
-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社
- 記者:楊水詠
- 新聞日期:109-03-07
金門縣議會史無前例地凍結109年醫發基金補助金門醫院一億四千萬其中的八千萬預算,為向縣民報告及避免「有心人士」操作,第一審查委員會召集人王秀玉議員代表議會作出說明,凍結醫發基金其中的部分預算八千萬基於下列原因。
醫發基金長期補助金門醫院一億四千萬至一億六千萬不等,金門縣政府、議會對金門醫院提出的醫療預算可謂分文不減,期待的是金門的醫療能獲的提升。然長期以來金門縣政府、議會對金門醫院卻無監督之權,致使民眾對金門醫院的期望往往無法有效督促改善,甚至希望金門醫院對醫發基金執行情狀作報告皆無法如願。
一、金門醫院醫發基金預算的凍結,是因為金門醫院始終未提出完整的經費使用計劃來說明,完全不尊重議會審查預算的職責。且議會及縣民長期以來對金門醫院的「行政管理」、「服務品質」、「公開透明」一直存在不信任,待上述改善令民眾滿意後,即會討論解凍的可能性。
二、金門醫院的醫師及醫事人員對金門醫療的貢獻不能抹滅,議會謹此對他們表示敬意。此次部分計畫預算的凍結是因為金門醫院的「行政管理」與「服務品質」、「公開透明」,絕非抹滅金門醫院醫療及行政人員的努力,議會也會盡力為他們爭取權利,不容他們的權利受損。
三、不影響防疫:防疫另有專門預算,且衛生福利部立醫院除金門醫院外,都未接受地方政府醫發基金挹注,仍然有效執行防疫責任,本次凍結之部分計畫預算完全不影響防疫、也盼望金門醫院效法其他衛生福利部立醫院善盡防疫責任。
四、不影響金門醫院醫療及事務的運作:金門醫院是「衛生福利部立」醫院,衛生福利部有其經費與管理,此外更有與榮總合作的IDS計劃(全民健康保險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及醫學中心支援計劃,醫師的人力充足。金門縣醫發基金是「多出來」的挹注(全國唯一挹注部立醫院的地方政府預算),沒有醫發基金,並不會、也不應該影響金門醫院的醫療事務。醫發基金原先的用意是讓金門的醫療品質更優質更完善,可惜似乎出了問題,讓金門醫療並未因此提昇。
五、長期以來,金門縣政府每年補助金醫1.4億元的醫發基金,金門醫院是全國部立醫院唯一接受地方政府補助的醫院。然而金門醫療的滿意度多次敬陪全國之末,顯示金門醫院有許多改善之空間與改革之必要。因此議會對醫發基金預算的審核應該更嚴謹,更加用心,預算不是不給,而是要列出指標,金門醫院達到指標,對金門醫療作出讓民眾更滿意的貢獻,地方政府挹注經費才有意義。藉由指標的完成度,讓人民的錢花的值得,促進金門醫療的進步。也讓醫發基金之補助不是石沉大海,不要再發生縣政府補助100元,金門醫院只作到40元的水準,讓民眾無感。
六、醫發基金補助金門醫院後,卻沒有監督機制。經費使用的細目,議會及衛生局皆沒有辦法得到完整的資料檢核,其都屬金門醫院內部資料。因此仿效醫院評鑑模式,議會以完成年度設定之指標來決定醫發基金年度撥給的比例。換句話說:金門醫院若無法在要求時限內完成預設之指標,將依照指標比例核減醫發基金對其項目之補助。
七、議會經過調查理解,發現了一些「潛規則」及衛福部與金門縣政府在對經費補助上的離合關係,向縣民說明如下:部立醫院的醫師固定薪資較其他醫院為低,因此需要獎勵金來補貼醫師的收入,以讓醫師留任意願增加,偏鄉尤然。而全國部立醫院幾乎皆屬虧損,因此衛福部會編列獎勵金補助部立醫院,已屬常態。換句話說,就算沒有金門醫發基金補助,金門醫院依然可以申請得到衛福部的獎勵金,協助醫師及醫事人員留任。但金門縣政府過去卻「越俎代庖」地主動跳出來作補助單位,以地方政府補助中央機關之姿,每年編列1.4億元左右補助金門醫院。也由於金門醫發基金的補助,聘任了許多約用醫師,約用醫師創造了業績,使金門醫院表面上成為了全國幾乎唯一沒有虧損而有績效的醫院,因此有了績效獎金供編制內人員分配(75%分配給編制內的24位醫師,約用醫師不能分配;25%分配給金門醫院院內其他編制內人員)。衛福部順理成章也就減少,甚至不用編列獎勵金給金門醫院,金門醫院也就習於專注於要求醫發基金補助,而不是接受衛福部監督致力改善體質,創造榮景、投資醫療。議會想問:金門縣政府越俎代庖自己跳進來花錢分擔了衛福部的責任?衛福部原先應核算給金醫的獎勵金是否應補回金門縣醫發基金中或依然撥發金門醫院?以上,縣府應不應該思考及作為?金門醫院是不是要思考更大的格局與服務品質,並向中央爭取應該的獎勵金補助,而不要再只是「啃老族」,計算著醫發基金挹注所衍生的績效獎金分配?
八、醫師的留任及醫師外醫事人員的合理薪資一直是議會關心的事務,只有合理的薪資及生活品質才能留住優秀的醫師及醫事人員(20年來,金門保送醫師留任金門醫院的比例約25%),也才能彰顯對他們的感謝。議會在條列指標時,會要求金門醫院「拉近編制內醫師及約用醫師的實質薪資差異,完善薪資結構,避免同工不同酬,強化醫師留任意願」、「仿效教育部立大學附設醫院及各縣市立醫院,將績效獎金或獎勵金發放比例,百分之七十作為醫師績效獎金,百分之三十為醫師以外人員績效獎金。」讓醫師以外的醫事、護理、行政人員……都能受到照顧。
九、身心障礙者的醫療權利,是議會不能輕忽的職責。「身心障礙者牙醫門診」的持續與完善,早療資源的充實予進展,都將會是議會監督醫發基金使用的重要指標。
十、烈嶼是金門縣之偏鄉,烈嶼居民的醫療是議會關心的重中之重。議會在條列指標時,會多加著墨於烈嶼醫療,包含住院醫療、急診醫療、門診診數及品質、洗腎醫療及後送流程之改善。
十一、最後附帶一提,議會想提醒金門縣政府及衛生局,您們是衛生機關的主管單位,致力改善金門醫療,對許多制度更應時時監察,往善修正。舉例而言,91-95年間保送醫師17名,卻只有4名完成履約,比例少得令人吃驚,其理由及改善之道為何?這雖非楊縣長任內發生,但仍煩請未來準備資料向議會報告,議會也會釐清後請衛生局向縣民說明。
縣議員王秀玉表示,金門醫療的沉■已久,希望議會這次「盡責扮黑臉」能夠帶來金門醫療改善的契機,也期盼全縣縣民持續監督縣政府也監督議會,讓大家一起為金門醫療努力。生病是一種苦難,而醫療人員是社會重要資產。金門醫院的醫師主要有:台北榮總IDS計畫及醫學中心支援計畫(皆有特定預算執行);正式編制醫師(目前24位)及約用醫師二十多位以上。編制醫師及約用醫師在制度上雖給薪科目不同,但我們期望院方對付出一樣心力的所有醫師標準應該一視同仁,在正式編制員額擴編前,讓約用醫師能有動力為金門醫療付出且願意常留金門,讓我們致力醫療人員執業環境與薪資結構的改善,也使醫療品質提升,共創雙贏。
- 單位:議事組
- 最後異動日期:109-03-09
- 點閱次數:1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