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形象圖

烈嶼青年推動落穗季 創新觀光農業

  •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社
  • 記者:許峻魁
  • 新聞日期:108-08-09
參加落穗季民眾參與種植。(董森堡服務處提供) 參加落穗季民眾參與種植。(董森堡服務處提供)

「落穗」在閩南語的意思,指的就是「高粱籽」,這是金門秋冬之際一片美麗的風景,縣議員董森堡與烈嶼嘉年華冰果室的老闆陳家揚於日前共同舉辦一場「落穗季」活動,希望帶領大家下田體驗種植「落穗」的過程,還有收成體驗高粱稈,製作掃把、手工提籃活動,加上最近秋行軍蟲的肆虐,也藉機讓民眾來場農業教育。

來到金門,就一定會讓大家聯想到遠近馳名的「金門高粱酒」,高粱是金門重要的農作產物,也是金門福利命脈的重要原料之一;此外,高粱的產品還有高粱稈掃把、提籃等等,都是對於高粱物盡其用。

而活動選用逐漸淡出金門農業舞台的「金選三號」品種高粱,以小農耕種的方式來復育傳統作物,近兩年大力推動烈嶼地方產業體驗的陳家揚說,「落穗祭」取高粱閩南語諧音作為命名,期望透過這一系列體驗活動的舉行,創造烈嶼觀光農業的新價值,他希望讓參與的朋友們可以知道高粱的產品除了酒之外,其實還有高粱稈掃把、提籃等等,這都是當初先民對於高粱物盡其用的智慧展現。

要製作掃把、提籃等產品的原料,所選用的是「金選三號」品種的高粱,不過這個品種現在已經逐漸淡出金門的農田了,陳家揚說,因為不敵市場的競爭,導致「金選三號」逐漸被地區的大耕戶淘汰,改以低矮、飽滿、粗梗的新品種取而代之,所以「落穗季」的發起,就是要帶著參與者們一起來種植「金選三號」,既然不敵大鯨魚,那就改以小農耕種的方式來復育傳統作物,同時也喚起民眾能夠重視烈嶼自產的價值,進而推廣友善自然環境理念,使烈嶼產業能有共享平台,幫助在地產業形象的提升。

議員董森堡說,「落穗季」其實就是烈嶼一群年輕人,結合當地的農友所推動的一個體驗行程。而活動的目的,就是希望傳統跟創意結合,創造產業新價值,金門現在已經沒有人在種植金選三號品種的高粱了,這是製作高粱掃把原料,也是金門傳統產物之一。

因為秋行軍蟲的橫行,董森堡表示,原本一度有討論過要不要取消種植的活動,但因為當天參與人數不多,最後還是選擇種植,以及手作提籃這兩項活動。此外,還帶著大小朋友實地到農田現場一起尋找、認識秋行軍蟲,希望藉此來讓更多人了解到目前金門農民的困境,藉由這樣的體驗行動,邀請參與者共同來討論與省思,究竟自己能為金門的環境與產業做些什麼事情。

董森堡說,活動希望為地區產業尋找創新,這也是他所相當支持的地方創生,雖然國家把二○一九年當成地方創生元年,但他強調口號不能喊一喊,而是要有年輕人投入,還有與在地民眾的結合,才可以製造新的刺激,透過新的方式包裝,將舊有的產業改造並賦予產業新的價值,這是他與服務團隊接下來會想要為地方做的事情;而傳統與創意結合,需以人為本創造產業越在地越國際的新價值,若大家有更好的想法或做法卻不得其門而入,歡迎與他或服務團隊聯絡,大家一起來構思,為金門尋找新契機。

此外,最近秋行軍蟲的肆虐問題,董森堡表示,在活動前他也與當地的農友們進行小型座談,藉此了解烈嶼地區農友對蟲害的看法,希望藉此建立溝通管道,同時也喚起民眾能夠重視烈嶼自產的價值,進而推廣友善自然環境理念,使烈嶼產業能有共享平台,幫助在地產業形象的提升。

  • 單位:議事組
  • 最後異動日期:108-08-09
  • 點閱次數:2031
  • 89348金門縣金城鎮金山路17號
  • 免付費電話:0800-301-301
  • 電話:(082)327371
  • 傳真:(082)327373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