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古墓石獅尋回 逮捕2竊嫌
-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社
- 記者:陳冠霖
- 新聞日期:108-08-08
金沙鎮東衍一座有400多年歷史、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的「陳健古墓」,其墓前一座石獅雕像日前被發現遭偷走,警方昨(7)日宣布破案,逮捕李姓、王姓2名竊嫌。原來兩人偷竊後心神不寧、作賊心虛,將石獅搬回古墓原處棄置,沒想到反而被警方在案發後臨時架設的監視器拍個正著,循線逮人。
本月3日,前文化局長呂坤和返鄉走訪古蹟時,赫然發現「陳健古墓」左側的一座石獅雕像不翼而飛,且右側另一座石獅底座也有被移動的痕跡,於是通知金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團隊,金大建築系教授兼金門縣文資委員曾逸仁據報,轉知陳健墓管理單位陽翟陳氏宗親會理事長陳偉陽趕赴現場,並向金湖分局報案。
石獅被偷走的消息隨即在地方上傳開,為防另一座石獅也被搬走,金湖分局趕緊派人到現場架設臨時監視器;金門縣警察局長張國雄也指示金湖分局與縣刑警大隊成立專案小組,除仔細過濾路口監視器外,並指派鑑識組到場採證及訪查附近住戶。
5日下午2點多,專案小組再度前往古墓現場勘查時,發現地上多了一只紙箱,員警打開一看,正是失蹤多日的石獅,於是警方調閱現場架設的臨時監視器,就剛好錄下將石獅運回古墓處的可疑人影,循線找到李姓、王姓2名竊嫌,宣告破案。
據了解,李嫌和王嫌一人是金門在地人,另一人是台籍,均約40幾歲,兩人在金門打零工維生,但與目前陳健墓旁鄉村整建施工團隊無關。兩人竊走重達200斤的石獅,企圖變賣換現,原本連另一座石獅都要搬走,但實在太重因此僅先搬一座。
沒想到,兩人偷走石獅後心神不寧、睡不安穩,加上回到現場發現警方架設的監視器,擔心自己偷竊行跡已被錄下,心虛的兩人於是將石獅搬回現場棄置,但殊不知就是這個「歸還」的動作,剛好被監視器錄下,讓警方有跡可循逮人。
金湖分局昨日上午召開破案記者會,請來案發地金沙鎮光前里里長黃文成、當地耆老陳朝來、陽翟信房中巷陳氏宗親會理事長陳偉陽等人,交還失而復得的石獅,雖然石獅下巴有些許受損,但至少有尋獲讓耆老們放下心中大石。縣議會副議長周子傑聞訊也趕到現場感謝警方破案。
礙於偵查不公開,警方不能公布2名竊賊身分長相,耆老陳朝來在警局仍難掩氣憤,他很想當面臭罵竊賊,直說這種可惡的惡賊「應該要遊街示眾」,讓他們知道羞恥,警方應該將他的相貌公諸於世,以示懲戒。
陳偉陽則說,金門有很多珍貴的古墓與歷史遺跡都在偏僻的山林裡,先前曾建議文化部文資局應在附近裝設監視器,但都無作為,才會發生這次的案件,他呼籲文資局要全面檢討,是否安裝監視器保護這些古墓。
金湖分局長黃維章表示,本案除要感謝專案小組同仁全力投入偵辦外,更要感謝金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團隊及文化局提供相關資訊,才能在最短時間內迅速偵破。金門為文化立縣,縣內古蹟眾多,深具歷史價值,警方對於轄內文物資產會全力保護,也提醒民眾對於所有的文物應妥為保護,裝設錄影系統,並呼籲民眾不要為了蠅頭小利,破壞本縣珍貴文化資產,以免得不償失。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也呼籲,古蹟是全民資產,破壞古蹟,依據文資法第103條規定,具有刑責及罰鍰,請勿以身試法。未來將強化古蹟現場的監視設備,避免此事件再度發生。
文資局表示,目前金門文化資產高達230餘處,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委託國立金門大學執行「古蹟歷史建築分區專業服務中心(四區)委託專業服務案」計畫,進行國定古蹟日常巡查與輔導古蹟管理人推動管理維護等工作,提供專業服務及輔導,望能深化文化資產正確的維護觀念。
文資局表示,文化資產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與建築美學,是最佳的文化教育場域,值得全民走訪體驗、認識並傳承在地文化。本次事件,也突顯文資守護、防盜防災工作的必要性,及民眾共同重視、守護古蹟的重要性。未來,望由各界共同合作,一齊守護金門的文化資產,永續保存此些珍貴的遺產。
陳健是金門陽翟陳氏信房19世祖,明朝嘉靖5年(1526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及四川司郎中,也曾任南安、廉州及南寧等知府,以勤政愛民,不務因循見稱。陳健1561年逝世,葬於福建同安,陽翟東珩陳健古墓是他的衣冠塚已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 單位:議事組
- 最後異動日期:108-08-08
- 點閱次數:2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