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形象圖

烈嶼走讀 學員走訪南山頭綠石槽之美

  •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社
  • 記者:許加泰
  • 新聞日期:108-04-03
「南山頭綠石槽之美」烈嶼生態保育實地走讀活動:綠石槽美景。(許加泰攝) 「南山頭綠石槽之美」烈嶼生態保育實地走讀活動:綠石槽美景。(許加泰攝)

烈嶼鄉公所與董森堡議員服務處、金門縣攝影學會共同舉辦兩梯次「南山頭綠石槽之美」活動,透過專業老師的解說,帶領學員深度走訪烈嶼鄉南山頭海岸,欣賞柱狀玄武岩、綠石槽等美麗景色,並現場教導學員攝影技巧,帶給學員知性、感性兼具,收穫滿滿的休閒遊憩之旅。

「南山頭綠石槽之美」烈嶼生態保育實地走讀活動,邀請董森堡、林英生、洪清漳、許進西等人擔任講師實地解說,與學員面對面互動,帶領學員了解烈嶼的地質、地貌及海岸沿岸生態知識、深度欣賞烈嶼南山頭綠石槽之美、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烈嶼鄉公所秘書方小萍、社會課長吳玉華等人以及正在烈嶼鄉文化館舉辦手機攝影個展的陳清興,也陪同學員參加走讀活動,在鄉公所服務人員的安排協助下,學員歡喜走讀體驗,感受南山頭綠石槽之美。

兩天的走讀活動中,烈嶼生態觀察家洪清漳帶領學員深入踏查烈嶼南山頭地質與潮間帶生態,介紹潮間帶螺貝類、螃蟹甲殼類,體驗烈嶼濕地環境生態多樣性與獨特性。洪清漳說,每年的春天,以石蓴、滸苔等為主的綠色藻類得以滋長,布滿石槽,讓岩礁看起來就像連綿不盡的「綠色地毯」,縱向的溝槽,紋理分明的岩脊,形成令人驚嘆的「綠石槽」海岸景觀。而拍攝綠石槽的最佳時機是在每年三到四月,農曆初一、十五大潮前後三、四天,潮汐最低前後,石槽才會露出,是最佳的拍攝時間。

林英生介紹南山頭玄武岩的形成,是岩漿噴出地表後,快速冷卻造成岩體的收縮,形成節理,風化作用很容易沿節理而快速的進行,由於濱海的緣故,受風化和海水侵蝕頗為激烈,且玄武岩下的沉積岩岩性軟弱,易受海水侵蝕淘空,玄武岩易崩塌,崩落的玄武岩塊在海灘堆積或形成礫灘,玄武岩為黑綠色的岩石,當其風化時,岩石中的鐵釋出氧化而成三架鐵染色,且氧化鐵又隨含水量的不同,而呈現黃色、紅色、褐色等不同的顏色,有多層次的美感。

許進西分享攝影構圖的核心技巧,讓攝影愛好者在極短時間內快速掌握一些基本的拍攝技巧,要如何照出美美綠石槽相片,他會運用腳架以穩定相機鏡頭,以避免出現手震情況發生。他也表示,玄武岩有很多洋蔥狀風化,形狀呈現愛心圖騰,傳說收集100個愛心,會找到真愛。

董森堡講析攝影曝光技巧,要如何巧妙運用光線,構圖,去拍出滿意的作品,學習如何拍攝並捕捉綠石槽壯觀美麗畫面,和瞭解生態攝影的樂趣。

烈嶼鄉長洪若珊感謝講師們為學員提供專業的知識與技能,讓活動圓滿順利。她歡迎遊客到烈嶼休閒漫遊,欣賞烈嶼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和美麗海岸風光,也提醒,季節限定的綠石槽,成為不少人追逐拍照的景點,希望遊客能在沙灘上觀賞,不要去踩踏綠石槽,以免影響到藻類的生長、也可避免滑倒,要注意自身安全,把握時間四月中旬前都可欣賞到綠石槽美景。

  • 單位:議事組
  • 最後異動日期:108-04-10
  • 點閱次數:2031
  • 89348金門縣金城鎮金山路17號
  • 免付費電話:0800-301-301
  • 電話:(082)327371
  • 傳真:(082)327373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