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形象圖

溫馨五月 婦聯會知能學習

  •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社
  • 記者:許加泰
  • 新聞日期:107-05-17
「馨香慈暉月~性別平等及社區培力」活動,高齡的楊寶貝嫻熟的挽臉技藝,讓婦女漂亮一夏。(許加泰攝) 「馨香慈暉月~性別平等及社區培力」活動,高齡的楊寶貝嫻熟的挽臉技藝,讓婦女漂亮一夏。(許加泰攝)

溫馨五月情, 金門縣婦女聯合會辦理107年「馨香慈暉月~性別平等及社區培力」活動,許玉昭議員、金大企管系王興國主任於專題講座中探討女性社會的角色與家庭角色,宣達性別平等與兩性平權。

該項活動是由公益彩券盈餘贊助,除了專題講座,也安排金門傳統挽臉彩妝、康乃馨紙籐花製作、金門手路菜等研習,藉由社區培力的知能學習,讓婦女共聚一堂學習,達到自我成長的目的。

許玉昭議員以「如何促進婦女社會參與」為題,探討今日女性的角色多元化。許玉昭說,婦女表現出的母性功能是多向的,不再侷限於家庭這個私領域,希望所有女性在面對性別不公平對待時,不再落入性別刻板化之思維,勇於面對性別不平等的挑戰,爭取權益,打造一個符合性別正義的社會,落實「性別平等」的核心價值。

金大企管系王興國主任也以「女性社會的角色與家庭角色的衝突」為題,來探討家庭性別角色的衝突、女性社會的角色與家庭角色的衝突,從內省中去平衡角色衝突,讓婦女的工作與家庭能夠更協調。

許玉昭說,挽面是最古老的做臉方式,在五、六十年代,根本沒有什麼醫學美容器材、果酸、乳液、面霜、面膜等化粧品、小姐、阿嫂及年長的阿嬤,出門做客或訪友,都是僅靠「挽面」來保養一下,但現代顧客對美容有更多元化的選擇,「挽面」已成為一種沒落的民俗技藝。挽面是古早傳下來的傳統手工行業之一,保存「挽面」民俗技藝。金門傳統挽臉師父(93歲)高齡的楊寶貝,嫻熟的挽臉技藝,讓婦女漂亮一夏。

金門在地傳統總舖師(93歲)高齡的邱端玉,也帶領婦女烹煮金門地方菜。許美婷老師教導婦女製作康乃馨紙籐花。

許玉昭說,媽媽的味道是家的味道,也是社區的傳承,金門好食在、媽媽手路菜有如美食大集合,重要的是媽媽的味道傳承家的味道,色香味俱全之外,每道美食背後承載著吃的美學、文化與在地食材運用,金門的美味記憶,在社區媽媽手路菜中傳香,藉手路菜的學習,尋找金門媽媽們古早味的好手藝,記錄並傳承她們的記憶和技藝、希望一起找回記憶中的金門好味道、古早的家鄉味,炒米粉、魚炸、蝦炸、蚵仔炸、鹵豬腳、炸雞、磨菇馬奇赤肉湯等。許玉昭希望透過多元化的活動,增加婦女彼此相處的時間,增進相互間的支持及拓展人際互動,促進婦女朋友社會參與,引領婦女創造自我價值。

  • 單位:議事組
  • 最後異動日期:108-04-10
  • 點閱次數:1409
  • 89348金門縣金城鎮金山路17號
  • 免付費電話:0800-301-301
  • 電話:(082)327371
  • 傳真:(082)327373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