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定期會 進行稅務局文化局業務報告 議員提多項建言
-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社
- 記者:莊煥寧
- 新聞日期:107-05-08
議會第六屆第七次定期會昨日進行稅務局、文化局業務報告,議員針對百姓的土地政府使用增值稅問題、申請加入世界遺產是否必要?結合金門宗教文化行銷帶動地方產業發展、古蹟保存及維護要結合現代元素、保存維護金門的閩南古厝等提出建言。
議會定期會昨日議程為稅務局、文化局(含三年內所有規劃案及評選(評審)委員名冊及審議過程記錄等經費補助情形報告、歷年申請世界遺產相關經費補助情形報告)業務報告,會議由議長洪麗萍主持,副縣長吳成典率同秘書長林德恭、政風處長陳治平、稅務局長王漢文、文化局長呂坤和以及該局秘書、副局長、科長等到場列席報告、備詢。
議員蔡水游詢問文化局104年到106年三年內所有規劃案只有26案?資料都是100萬以上的?文化局長呂坤和表示,第一年就19案,今年也10幾案,三年應該會超過30幾案,文化局文資科這邊的工程招標才有調查,其他的沒有調查,從80幾萬到200萬都有。
蔡水游也舉例瓊林文資規劃案就花了近千萬元,他說,三年內所有規劃案及評選(評審)委員的專長以及學歷背景,應該附在資料中,讓議員瞭解他們的專長。許多規劃評審委員也要讓地方耆老去參加,外來的評審不是不好,也許看法比較宏觀,但是地區耆老也要讓他們有機會參與,能就地方的角度與文化歷史背景提供好的意見與看法。
呂坤和表示,瓊林案是另外的,當初接這案子也希望讓鄉親瞭解,所以每個案子都找瓊林在地一位關心案子的人來當委員。他上任後聘請的委員基本上分三部分,在地的三分之一。
蔡水游也提醒文化局關於各項規劃案及評選審查過程應該要錄影存證,有規劃未執行的有幾件?有規劃未執行的也要讓議員瞭解。
呂坤和說,早期沒有要求一定要錄影,現在只要是審查都會錄影,若是有問題就可以查,保護自己也保護大家。至於所有的案子規劃完後都有執行,印象中只有一件關於美術館的規劃沒有執行。
議員許建中對於呂坤和局長說規劃設計案只有一件還沒執行相當不以為然,他說,這三年經過評選、規劃設計、可行性評估、先期作業的有多少案?去年11月份就已經造冊了,還要說得這麼詳細嗎?他算過,三年來有100多案。呂坤和局長答說,去年有26、27案,前年22案,此次書面報告資料指的是文資科的部分,全部案子不止這個數目。
許建中也指出,金門能有今天,也是前人留下來的,到我們這代是有責任的,對下一代要有個交代,不能隨便搞。規劃設計案有100多案,文化局有這個本事做嗎?他也說,拉皮叫做藝術?文化局整個造型,好看嗎?構想是哪裡來的?現在駐縣藝術家有幾個?他們又獻了什麼良策?
他也詢問,文化局裡面那些樹是林務所去種的,還是外包廠商?苦苓樹是好東西嗎?苦苓樹去公墓看最多。早期人家說:「法師最怕怕引魂、糊紙最怕王船、拳頭師怕骨輪」,意思就是外行人想要做內行事。他也提到,美術館都還沒做,外面就沸沸揚揚,說叫2個臨時人員來做,臨時人員有辦法辦這麼大的案子嗎?縣長上任時就要求所有臨時人員不能承辦這種規劃設計案,現在哪件不是臨時人員辦的?
呂坤和說,規劃案都在做,文化局造型本來就有,只是改顏色,那是徵選的。至於駐縣藝術家今年有2位,是要他們來畫金門的風景,有作品可以留下來。至於苦苓樹之前因為被颱風吹斷補種,也有些是增加的,苦苓的花很漂亮。
議員李應文指出,從文化局申請世界遺產案子的期末報告資料中,發現只有兩家得標,這不是很奇怪嗎?是不是少數人把持這個東西?文化局這9年來總共花了3,204萬,這3年平均1年花掉400萬在登入遺產的動作,那之前的1年才花300萬;登入世界遺產的資格是什麼?中華民國是聯合國的會員之一嗎?連觀察員都沒有?這個是不是在浪費錢?成功的機率有多少?
李應文表示,世界遺產的法律位階高過於我們的文資法或是地方歷史建築或縣定古蹟的法律,等它登入的時候就歸世界遺產組織在管,世界遺產的法律跟我們的法律相牴觸時,可以去抗衡它嗎?我們有文資法在有歷史建築或是縣定古蹟相關法令在保護這些東西,既然已經保護下來了,這與申請世界遺產是不是疊床架屋?換過來想,如果我們保護得很好,世界遺產保護組織就自己會來找你,不用你自己去找他,就是因為沒做好,關於古蹟保存,世界遺產有一條規定「修舊如舊」,可是我們現在的東西修成這樣,世界遺產還會認同嗎?李應文也質問申請世界遺產的主要目標定位在那裡?閩南建築、軍事設施?還是生活類?
呂坤和局長說,申請世界遺產要有聯合國會員,成功的機率是微乎其微。我們每一年做一項,我們準備好,那一天如果世遺來敲門就有資料,我們每年做一個案子,今年世遺都不編預算,預算是文化部給的。
李應文也質疑世界遺產得標廠商寫的規劃內容都差不多,當初的標案設計是採有利標還是合理標?大概就是這二家在標,這部份會有點圖利的問題。
他進一步指出,從執行成果報告中如果報告引用的文獻或寫出來的資料超過60%是雷同的,這份報告還要接受嗎?沒有重大的突破點,每年寫下來其實資料都差不多,既然沒有突破點,為什麼每年都還要去做這個計畫?有必要這樣浪費錢嗎?每年光是登錄計畫、總體計畫就已經有很多了,只是改名稱,有些潛力點推動改了一下,其實東西都是一樣的。如果按照文資法、地方法規,把這些東西都保護得很好的情形之下,有必要再申請世界遺產嗎?法規夠嚴謹的話,有必要再登錄世界遺產嗎?應該實際去做過指標性的問卷或田野調查,問問在地的金門人,在文化與未來發展之間的折衷,要去問問看,而不是一廂情願的去申請世界遺產。
呂坤和回答說,世界遺產標案是採評選標,這三年來他到處找人看有沒有人要標這個案子,沒有人要來,所以在評選時都要求審查委員要嚴格把關。今年不編世遺的預算,另外就是改變題目,像去年就按照祭祀這一塊就好,這樣的好處是我們各種版本準備齊全。
李應文也提到,文化局報告資料中有一個抗戰八十週年特展350萬元,舉辦的地點是在昇恆昌,既然是抗戰事件,為何不選擇比較有意義的、古戰場的地方去辦理這項展覽,是不是更有意義?呂坤和說,縣長指示說希望把作品留下來,文化局也在思考哪個場地最適合展覽,最好複製一套在金門。
對於文化局辦理的攝影展、書法展等,李應文說,既然要推廣讓民眾對文化有感,不是只在文化局或文化園區舉辦,像搭公車的人口很多,為何不推廣放在公車總站,讓大家去欣賞。另外,元宵節的花燈都放在金城地區,為什麼不輪流放在各地區?金沙有文化園區、山外有小巨蛋都可以結合攤位,讓每個鄉鎮都有機會去觀賞,不要一直都放在金城地區,辦文化都在西半島,這樣好像東半島都被邊緣化了。
呂坤和表示,文化局有很多活動有下鄉到社區去辦,和社區的互動還不錯。像魁星祈福活動,就到每個鄉鎮去。至於花燈活動地點也在思考。
議員洪鴻斌指出,三年前呂坤和局長帶一些人去烈嶼,歷史建築或是古蹟看了幾件?不管是文資身份或是古蹟的烈嶼有多少件?當時登入了幾件?文化局調查研究已經3年多了,現在總共做了幾件?歷史或古蹟搭高棚架就算完成了嗎?對待古蹟是用這麼粗魯的方式,難怪很多議員會批評。
呂坤和表示,當時去看了幾個已經登入,但覺得還有很多件可以登入進去,在當時看到6、7件,有幾件調查研究已經開始,第1年沒有編預算,所有案子沒有開工,要到今年才會動工,現在只有2件有搭鋼棚架,有的還有補助經費。鋼棚架是保護所做的假設工程。
洪鴻斌進一步指出,當初烈嶼青岐洪氏家廟局長信誓旦旦力薦,現在這案辦理到那?會後再去瞭解。他也說,之前向文化局建議,結合社區把一些古厝文物,編一些經費,買幾個貨櫃,請社區民眾做個記錄暫時保存,為什麼到現在還沒做?不要只找小部分的人做(台灣來的學者、專家),社區是多元化的有很多志工,派一個人能做什麼,社區這麼多人才能做事,要多聽聽建議。
呂坤和說,青岐洪氏家廟現階段進行招標。因為古物放在貨櫃不是好事情,私有財產需要經過民眾同意,文化局繼續再做,還有烈嶼文物調查案子在做。文化局會輔導在地(學者、專家),希望能結合社區承接案子。
關於稅務局業務,議員洪鴻斌說,現在坊間有個稅改小組,他們認為中央超收5千億的稅,有沒有這回事?業務報告中今後努力方向裡面有項主動辦理減免稅務活動,他之前就提過,針對百姓的土地政府拿去使用,增值稅問題,其次是早期鄉親出外打拚,土地或房屋都登記留在家鄉親人,但是經過多年外出打拚回鄉,要過戶給下一代,就會發生增值稅的問題,農地沒這問題,但是自然村就有增值稅問題,如果沒有錢要怎麼過戶,希望稅務局針對這幾個方向要想辦法減免,這才是服務鄉親。
稅務局長王漢文回答說,超收的稅大概都是國稅方面,以金門地區來說,目前是所有平均單價、房屋稅、地價稅稅率,到目前為止,將近30幾年都沒有提高,維持原來基本稅率。
議員陳滄江以金門行銷概念針對文化局報告提出詢問,他指出,金門的跨年晚會每一年都在辦,也編了很多預算,2018年是編了599萬將近600萬,每年編列了這麼多預算,做這個跨年晚會能帶來什麼附加價值的利益?他認為每年的跨年晚會給他的感覺,就是放放煙火,請一些中、小咖來唱唱歌。台灣目前3到5月份最夯的民俗活動是什麼呢?3月份是鎮瀾宮,5月13號緊接著是白沙屯,這是兩個不同類型的媽祖活動,一個是結合商業行銷,另一個是比較傳統式的,媽祖宗教信仰結合民間活動,帶給我們很多的感動,大甲鎮瀾宮9天8夜一年帶動了16億元的商機,公部門投入1,000萬元。台灣有2000多座馬祖廟,推銷一樣的商品叫做媽祖信仰,大甲鎮瀾宮今年預估34億,超過100萬人參與。
陳滄江進一步指出,今年金門迎城隍縣政府投入的預算絕對超過1,000萬元?我們的政府投入了這麼多資源,人家用不到1,000萬,一樣是政府投入的民俗文化活動,我們一直投入在像芋頭節、小麥石蚵季等等活動加起來5,000萬元以上,可以帶動多少回饋?活動要共鳴感動才有辦法帶動信仰宗教提升,迎城隍是金門歷年來最大的盛事,應思考如何參考人家的做法,帶動金門的觀光行銷,結合地方產業,創造經濟附加價值。
呂坤和局長表示,跨年晚會是每年都會辦的活動,這兩年的操作是希望大陸客可以參與,今年跨年晚會憑船票能參加摸彩,成效不錯。由於晚會在過年期間大家搶主持人、歌星,我們能搶到的大概是2流、3流的,迎城隍是很棒的活動,但交通是最大的問題。
陳滄江也指出,副縣長吳成典對兩岸關係的推動金門無人能出其右,能當兩岸溝通的窗口。不論是迎城隍,關聖帝君我們也有跟大陸交流嗎?我們投入多少人在那?帶了多少人潮去大陸?如果將這些資源有效整合,把大陸、金門、台灣連成一線,一樣是8天7夜,透過行銷設計才能帶動人潮,就如同媽祖信仰,把城隍信仰包裝一下,整個金門觀光就起來了,交通不成問題,主要還是錢的問題。今年已經來不及,或許明年可規劃一下,創造金門觀光帶狀商業經濟行為。
對於陳滄江的建議,副縣長吳成典說,這個提議很好,要用心去規劃,辦活動要有效益。
議員許玉昭指出,金門文化的東西是無價,金門文化的核心價值在那裡?文化局的工作內容都放在閱讀、書香這些,會讀書、閱讀的人都是公務機關的人較多,叫鄉下的老人家去看書,他們哪看得懂?其實金門的文化重點就是文化和觀光,旅客來金門要看什麼?看閩南古厝,文化局針對文物要就去保存維護,而高陽路拓寬後路旁那顆250萬的幸運樹跑到那去了?外面都在講說文化局就是中國科技大學的分班,許多規劃案審查委員,一定要固定找這些人嗎?文化局舉辦的活動一定要嚴謹,不要讓人家說是凱子,要把閩南古厝好好整修,但是你不能讓這些委員給綁架了。
許玉昭也提到,金門的文化和觀光、飲食絕對有相關聯,之前就提過,到今天為止沒有一本屬於金門傳統美食的書或DVD,觀光客來你要拿什麼給他們看?另外,金門的冬至和清明,是這麼有文化的活動,今年的清明節回來的鄉親和觀光客,人數絕對比過年還多,全國沒有一個地方像我們金門這麼有文化,這種基本的口述歷史要去傳承,而全國金門的喪葬禮儀做得最好,我們不希望喪葬變成浪費,但是這種文化應該去記錄保存。她也建議,不管在聯合報、中國時報還是各大報,只要寫和金門歷史文化有關的,你就給他發獎金,3千元或5千元都可以,這種效果會比駐縣作家還好。
局長呂坤和指出,文化的核心價值在於保留金門傳統的文化特色,閱讀書香只是其中之一。幸運樹移到文化局。而一棟閩南古厝從登錄、調查研究到規劃設計,差不多2-3年。文化局評選案的委員都是公開,所請的委員都是專業的。文化推廣需要多管齊下。
議員周子傑指出,國家公園從以前到現在都沒有編列預算來維護古蹟。目前古蹟分幾級?如果500年前古蹟現在已經年久失修,你要恢復到原來可不可能?可以用新工法去維護它,對於古蹟保存及維護要結合現代元素。文化是什麼意思?文化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也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所以活在現在,就是要把現在的元素加到過去文化,讓下一代看到現在跟以前文化的結合。
周子傑指出,古蹟是屬於文化局管的,當初國家公園設計太廣泛,那是歷史共業沒辦法解決,但是現在要突破,瓊林百姓有期待的,我們要想盡辦法幫忙解決,知道就要去做,預算編了就做,要用最短的時間延長古蹟的生命力,這是文化局該做的,希望下個會期有成果出來。
呂坤和局長說,金門所有古蹟是由文化局所管理,瓊林它比較特殊登入才2年。古蹟沒有調查研究就沒辦法規劃設計,沒有規劃設計就沒辦法施工,所有流程都要按照步驟。
- 單位:議事組
- 最後異動日期:108-04-10
- 點閱次數: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