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形象圖

議會縣政總質詢林金量獨挑大樑為民喉舌

  •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
  • 新聞日期:100-06-11
議會縣政總質詢林金量獨挑大樑為民喉舌 議會縣政總質詢林金量獨挑大樑為民喉舌
議員林金量昨日在縣政總質詢,一人獨挑大樑,在一百分鐘的總質詢中,希望縣府在八二三參戰自衛隊員三節慰助金發放不要有排富的限制,同時要重視漁民輔導照顧漁民的生計,與大陸官方建立聯絡機制,以保護金門沿海漁業資源及船隻作業安全,他更要求應該提升烈嶼醫療問題,在烈嶼地區醫療質量水平未與金門本島一致時,應由縣府全額補助烈嶼鄉親的健保費。
  縣議會定期會昨日展開首日的縣政總質詢議程,第一質詢小組議員林金量在上午的總質詢中,一人在二節一百分鐘的總質詢中,針對民眾關心的問題,提出質詢。
  議員林金量說,縣長施政滿意度八十分是優等,九十分以上屬於特優,李縣長滿意度有九十分,但是「金門縣民國四十七年以前參戰自衛隊員三節慰助金發放自治條例」中「已領取軍人退休俸(終生補助生活補助費)政務人員、公教人員、公營事業退休(職)人員支(兼)領月退休金或一次退休金超過新台幣五百萬元者」之一者不得申請本項慰助金的排富條款規定,讓有些民眾「十」分不滿意。
  林金量也從「慰助」金的字面意義來說明,他說,一般「表揚」沒有排富,而補助金、救濟金、敬老年金都有特殊對象,並不排富,而「慰助金」是給予特殊對象的「慰問、協助」,是金門縣表達對當年參戰者的崇高敬意與關心,不是補償也不是救濟,目前已申請慰助金的鄉親共有6099位,排除的對象只有400多位,還不到十分之一,既然是縣府的德政,不應設定排富限制,才不會美中不足。
  他也提到,這項慰助金的對象只是針對目前仍健在者,對於當年參與戰役已往生的金門鄉親並沒照顧到,也應該研擬發放方式,讓往生者得到安慰。他說,地區民國四十五年到八十一年實施戰地政務三十六年,軍管期間,對於形跡可疑者,是可以就地槍決的,也就是將金門所有鄉親視同軍人對待,但卻沒有終身俸可領,當時女性從十六歲到三十五歲,男性從十六歲到五十五歲,編入自衛隊,加入搶灘扛彈藥、糧食等補給,及年度訓練,研習,他們都相當辛苦,應該給予慰助,才不會有遺憾與怨言。
  林金量進一步指出,參戰自衛隊員三節慰助金發放自治條例當初議會通過時,議會曾附帶但書要求「應於實施滿一年後再行檢討」,就是認為本自治條例仍有檢討空間,為利於明年度的預算動支,縣府應該著手進行檢討,才能在編列明年度的概算中列入,進一步完成預算的編列與審查,及後續的發放作業。希望民政局能作個案研究,針對發放對象的排富問題,及往生者慰助金的可行性來研究提出報告。
  林金量也對於縣府能趕在端午節發放參戰自衛隊員三節慰助金表示肯定,不過,他也希望縣府民政局應該加強宣導,讓長輩知道,才會安心。
  關於慰助金對象,縣長李沃士指出,當時思考這問題時,是考量接受國家薪俸的問題,並沒有考量所謂的排富及薪資所得是多少的問題,是認為有部分退休人員,按月在領縣府的退休俸,退休金有超過五萬、甚至七萬以上的,每月再給五千元,感覺上是:::。
  對於烈嶼地區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也是林金量關心的焦點,他認為烈嶼分院專科醫師不足,婦產科、小兒科都必須依賴金門本島,而X光機超音波照出來模糊不清,醫師技術也是問題,他舉例今年一位許先生到烈嶼去掃墓跌傷了手,當地就醫後手仍會麻,再去檢查時,醫師告訴他休息一下會好,這位許先生不放心,返回到大金門立即去就診,檢查時才發現骨頭有裂痕,好在能二十四小時內及時治療,否則手可能廢掉。
  烈嶼分院不是患者轉運站!林金量也建議縣府能鼓勵馬偕醫院接手烈嶼醫療,有競爭才會有進步。他也強調,烈嶼鄉親與金門本島繳同樣的健保費,如果烈嶼地區的醫療水平仍無法跟上金門本島,希望縣府能全額補助烈嶼鄉親健保費,直到烈嶼地區的醫療質量與金門本島一樣,或是金門大橋完成後再行檢討。
  昨日林金量也針對漁民權益,質詢建設局長葉媚媚有關於如何輔導漁民?有哪些措施?目前漁民面臨哪些困難?如何克服?如何保護沿海漁業生態?處理大陸漁民炸魚?金烈水道大陸漁民佈網,妨害客輪往來行駛安全,如何因應?如何與對岸廈門協商解決這些問題?是否有輔導海上小島周邊業餘海釣休閒的計畫?漁業糾紛申訴及救援電話專線為何?是否常為漁民辦理海上作業安全講習::等等。
  他也強烈要求縣府要重視漁民的生計,加強漁民的輔導,保護金門沿海漁業資源。並能針對大陸漁船進入我方經濟水域進行漁撈作業,破壞我方漁業資源及海洋環境,嚴重影響我方漁民生計與作業安全等問題,與大陸廈門建立聯繫管道,透過官方約束力量,解決金門與大陸沿海城市因漁船越界作業衍生的問題等。
  • 單位:金門縣議會
  • 最後異動日期:108-04-10
  • 點閱次數:1057
  • 89348金門縣金城鎮金山路17號
  • 免付費電話:0800-301-301
  • 電話:(082)327371
  • 傳真:(082)327373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