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圖
王議長率領議員親勘文化園區
-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
- 新聞日期:99-06-01
昨日下午二時許,王再生率領議員與相關局室主管到場會勘,成員有:議員蔡春生、李麗貌、林金量、許燕道、唐麗輝、林孫全、歐陽儀雄與縣府主任秘書盧志輝、文化局長李錫隆、工務局長許鴻志、教育局長李再杭等人。
對工程相當熟悉的林金量首先對文化園區大門的階梯設計提出質疑,他說,這個階梯的級高不符規定,一般人難以跨越,他打趣的問,難道當初是設計給外國人行走嗎?
此外,包括管線、內部施工等,林金量都提出質詢,熟悉的程度,讓人誤以為他是學工程出身,林金量回答,他其實是在擔任烈嶼鄉長任內,為了提升公共建築品質,常常主動學習,不恥下問下,所累積出來的工程專業。
林金量表示,像管線外露等很多的小問題,若不即時處理,往後可能要大翻修,他也一一提醒文化局人員多注意。
王再生表示,文化園區的歷史民俗博物館是大有可為,這部分可以好好學習福州的閩台博物館,他說,金門得天獨厚,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包括陳淵、魯王、鄭成功、閩王等與金門的歷史淵源都可以放入館內,還有貝塚與八二三等戰爭,都是很好的素材,文化局可以好好搜整,來豐富館藏。
王再生表示,未來這座博物館可以成為旅遊景點,縣府交旅局可要求旅行團一定要到此一遊,增加該處的人氣,也讓遊客一次就能看到金門的所有文化。
其他議員也認為,文化園區的工程品質不佳,令人搖頭,應該好好來改善,此外,博物館中也應網羅金門歷代文物史蹟,並就動線好好重新來檢討。
盧志輝表示,文化園區還沒開幕,就承受外界許多的指責,關於工程品質部分,確實有些因為工程介面的承接而有疏失,他們會要求相關單位改善,他也期望府會共同來合作活化文化園區,將遊客與學生帶到該處,讓原來的計畫精神(平衡東西半島發展),可以早日實現。盧志輝也強調,未來該處會朝向局部開館,逐漸將人潮引進。
文化局的諸多業務,在昨日上午的會議中也引來議員關注,唐麗輝提出,文化局要如何做到文化深耕,她說,看到文化局九十八年度的活動,幾乎所列的展演活動都是外來的,看不到地區的特色,她要求文化深耕必須往下紮根,讓觀光客看到在地的文化,多一點本土的東西。
楊應雄也說,這幾年的表演大多是邀請外地的,就像是浮萍,效益也僅是曇花一現,他建議應該補助組織古寧頭、烈嶼等地的高甲戲,多培養一些本土的東西,才有我們自己的特色,倘若老是請外地的,這樣如何吸引觀光客,楊應雄說,文化可以融合新的,但要有本地的特色。
李麗貌提出,文化局許多活動總是曇花一現,國際文化藝術節花了三百萬元,但看不出持續的效應。西園鹽場的文化館,也應該活化。文化園區部分,更是金技掛牌後,卻沒下一個動作,看到文化園區花了這麼多錢,卻成為蚊子館,實在令人難過。
李錫隆表示,此次國際文化藝術節有吸引到很多台灣、大陸觀光客來觀賞;文化園區移撥給金門技術學院使用,是跟金技策略聯盟,並不是丟給他們。
楊應雄也關心文化園區的進駐情形?他說,園區比目前文化局的辦公處所大,應該將整個文化局遷過去,此外,並設置一個展演場所,楊應雄說,只要多在文化園區表演,自然會吸引民眾前往觀賞,人氣自然就會增多。
楊應雄還提出一個開創性的想法,就是可以將園區移撥給金沙鎮公所,不然一間造價六億多的建築就丟在那邊,相當可惜。楊應雄也說,金門技術學院的誠意顯然不足,當初原本承諾閩南研究所要搬過去,後來跳票,後來又說海洋研究所要遷過去,至今也沒動作。他說,文化園區應該整體性重新來思考,不要讓人對縣府的行政效率打折扣。
蔡春生認為,文化局應該搬到園區去,東西發展應該要均衡。
林金量提到,文化園區的經營管理是否出問題,所以才會跟早先設置的動機不一致,此外,為何要將園區移撥給金門技術學院,是否有經過評選,不然就是獨厚某間學校,再加上建校基金十幾億的經費,難免讓人有所疑慮。
林孫全也說金門城文台古塔附近都沒有洗手間,他從擔任第一屆代表就在爭取,但至今都沒下文,希望文化局可以儘速協助建置。
- 單位:金門縣議會
- 最後異動日期:108-04-10
- 點閱次數: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