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形象圖

保存歷史西園鹽場文化館開館啟用

  •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
  • 新聞日期:97-01-24
保存歷史西園鹽場文化館開館啟用 保存歷史西園鹽場文化館開館啟用
金門縣西園鹽場文化館,昨(二十三)日在祥獅獻瑞及才藝表演揭開了開館啟用序幕,縣長李炷烽及與會貴賓聯袂剪綵;李縣長希望大家珍惜與愛護金門珍貴的文化資產;同時,於金鼠年的來到,民主開放的腳步,能為金門帶來春天的喜訊。

西園鹽場文化館開館啟用典禮,於昨日上午十時舉行;由李縣長親自主持,並與金沙鎮長陳昆第、縣議員楊應雄、蔡水游及西園鄉老莊太白和貴賓共同剪綵;而金沙學區中小學各校的祥獅獻瑞、鑼鼓陣、阿里郎、草原晨曲、跳鼓陣的才藝表演,也為西園鹽場文化館開館啟用,增添了熱鬧的喜氣氣氛,西園鄉親更視為是村子的一大喜事。

李縣長於致詞時,首先向在場的與會賓貴和鄉親拜早年,祝大家新年快樂。

李縣長表示,金門西園鹽場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縣史記載,西園鹽場草創於唐代末年、五代期間;有史可考的,西園鹽場是元朝大德年間建場,至今約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是金門產業的重心,更是金沙的生活的重心。

李縣長指出,由於時移事異,西園鹽場於八十四年間關場,從此走入歷史。而鹽,是過去的戰備物質,也是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到了今天,講究保養的時代,鹽變成了是可有可無的了。

李縣長也不諱言的說,西園鹽場過去十二年來,這樣好的文化資產,一直閒置著、甚至荒廢,是文化立縣的一大敗筆,也是很諷刺的一件事。

李縣長表示,很慶幸,地區有文史工作者,特別是文化局有感於文化資產的珍貴與價值,經過六年的規劃、籌備,以及熱心的文化工作者積極的參與,西園鹽場文化館,才能以新的面貌呈現在大家的眼前。李縣長並感謝所有參與者所提供的意見和指導。

李縣長指出,西園鹽場文化館雖然是簡陋,但是也是很古樸,希望大家珍惜和愛護,共同維護金門珍貴的文化產。

話鋒一轉,李縣長談到了花崗石的問題,他說,看到金門到處充滿花崗石,有著很多的感觸;以前任何村莊要看到花崗石板是不很容易的。記得以前湖下,要新厝才有石埕,不是新厝就沒有石埕。所以,一塊磚、一塊石,對金門來講都是很難得的、珍貴的;今日多了,似乎顯得就不值錢,甚至氣候的暖化、氣溫的升高,都歸咎於他本人賣石塊,才造成大地的暖化。李縣長說,這不曉得是二十一世紀的、還是二十二世紀的言論。他相信於縣長任內,除了原有的場地,既有的需求,任何的一個美化,石板比水泥板來得不熱。而採用花崗石板,是民意所趨,也是環境所形成的。

李縣長表示,兩岸不能直接來往,金門花崗石不能開採,要找到花崗石美輪美奐的廣場,是不可能的。李縣長希望大家在看待一件事物,能持平的看待。

對於社會的風氣,李縣長也強調,選舉害死大家,害得人與人之間沒有是非,彼此間沒有信任狀況。他說,中國古人講「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是千古不異的道理,多少的前人經驗的累積,告訴我們的一個哲理。相信很多的人,是禁得起考驗的,但還是有些人禁不起考驗,只有時間能證明一切。

李縣長進一步的談到金門的未來發展,他說,台灣經濟的衰退,不是財經政策造成的,而是兩岸的關係沒有辦法開展開來;金門作為兩岸關係的前緣,假如沒有一個開放的政策,任何一個神仙,即使八仙過海,是無法改變金門,金門還是金門,不能成長、更不能進步。

李縣長希望民主的腳步,帶來金門的春天喜訊;民主的過程,讓一個迷失的良心,喚醒和找回真正的良心。

最後,李縣長也提到,他就讀湖埔國小時,曾兩度到西園鹽場參訪,對於西園的山明水秀,讓人羡慕。他說,文化資產是大家的,政府是輔者,對西園鹽場的重新補救,表示一個文化的價值,也顯示一個可貴的精神;希望鄉親愛惜它、關心它,做得好的不需給他本人鼓勵,多給工作人員支持,壞的給予指教。同時,歡迎大家常到西園鹽場文化館走走,讓過去的人潮和盛況能再度回來。

金沙鎮長陳昆第表示,李縣長就任以後,對東半島的發展十分重視;對於西園鹽場文化館的啟用,他以感激的口吻表達謝意,希望未來更有發展,達到「舊村落新風貌」的目標,帶動金沙的繁榮。

縣議員楊應雄表示,鹽場是過去的重要產業,而西園鹽場文化館開館啟用,是西園的喜事,也是金沙鎮的一大喜事;希望還有二、三期的擴建,並連接金沙的觀光景點、觀光公車,讓經濟轉成觀光、文化的價值,成為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寄。

縣議員蔡水游表示,西園監場文化館開館啟用,能增進觀光和文化產業;希望增加經費充實鹽場文化園區,達到教學和經濟的效益。他也預祝大家事事如意,新春愉快。

西園鹽場文化館開館啟用典禮之後,李縣長也走入會場,一一的與在場鄉親握手致意,並聽取對鹽場文化館的期望和建言。隨之,李縣長也參觀了各典藏展示館,整個典禮至上午十一時,歷經一小時許,才圓滿告一段落。
  • 單位:金門縣議會
  • 最後異動日期:108-04-10
  • 點閱次數:1503
  • 89348金門縣金城鎮金山路17號
  • 免付費電話:0800-301-301
  • 電話:(082)327371
  • 傳真:(082)327373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