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圖
李縣長:今日金門華僑居功厥偉
-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
- 新聞日期:95-12-17
昨日上午八時整,金門縣各界星馬訪問團在第二屆世界金門日大會的安排下,參觀馬來西亞的行政中心布特拉再也,又名太子城的布特拉再也,是馬來西亞國家政府的省政中心,一行人對耗資數百億打造的新市鎮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午隨即驅車趕往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參加當地僑界特別舉辦的歡迎會,歡迎會由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主席王豪杰主持,包括福建省主席顏忠誠、縣長李炷烽、副縣長楊忠全、議員莊良時、洪允典、陳玉珍、李沃士、楊應雄與金門國家公園處長黃文卿以及縣府各局室主管、各鄉鎮長等人都全程參與。
王豪杰在致詞時細數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的發展歷程,他說,金門會館新廈工程於1998年動土建設,2000年3月落成,傲立於巴生市中心,金門會館最早於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十二月創辦成立。創辦鄉賢有:李朝秋、楊誠財、陳維長、陳大同等人。草創時期,斯時馬來亞經日寇屈膝,河山重光,百廢待興,經濟枯窘,因陋就簡,就以一民房暫為會所。一九五三年在先賢陳金杯先生的領導之下,終自置會所,組織漸趨完善,舉凡賑貧恤老,鄉親福利,會館皆不遺餘力。
王豪杰也說,近年來在青年團與婦女團的相繼成立後,金門會館更顯活力,為鄉親提供更周到的服務。
李炷烽則表示,踏在金門會館,雖然是身在國外,但是感覺就像回家一般,他回憶,從小曾聽父親說過五、六次之多馬國的一草一木,如今真正踏到這片土地,感受格外親切,他說,早年家鄉環境的艱辛,迫使得許多鄉親要離鄉背井遠赴東南亞各地工作打拚,僑匯給家鄉親人過生活,他說,當年有許多僑親在僑居地,工作辛苦、賺錢不易,卻在經濟不豐的情況下還是省吃儉用,將所得寄回金門捐助興學,這種愛鄉愛土的情懷,實在令人感動。
李炷烽說,金門有如今的發展,自然也想對僑胞有所回饋,他提到之前曾到越南金門會館,看到會館的建物已年久失修,希望可以幫忙協助修復,但是該案如今卻有波折,但他會再持續來努力,此行他是抱著感恩的心,希望可以跟旅外僑親,敘敘舊並表達感謝之意。
李炷烽強調,中華民國能存在都是僑胞的功勞,但是中央近年來的行徑,顯然漠視僑胞,隨著邦交國的逐漸短少,其實看得出來外交政策並沒有抓到要點,他說,應該請僑領協助外交工作推展,以僑領跟當地政府的關係,外交效果絕對比大使功能強。
此外,有鑑於鄉僑所關心的土地繼承問題,李炷烽昨日也請地政局長林德恭詳細進行說明;而交通旅遊局長林振查則報告金廈旅遊路線,希望僑親未來可以循此模式,多回家鄉走走。
昨日會場上還有一位特別的客人,就是大陸廈門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黃呈建也應邀到場參加,黃呈建此次是應福建省金胞聯誼會之邀擔任顧問,與李炷烽有將近二十多年交情的他,在致詞時表示,金廈好是一起好,金廈要一起努力,共同創造美好未來,讓兩地成為兄弟,並在海外兄弟鄉親的支持,成為最美的雙子城,他說希望早日達到李縣長所講的愛與和平的目標。
「馬來西亞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成立六十週年紀念慶典」並於晚間盛大舉行,雪蘭莪金門會館並安排盛大的晚宴,安排包括朗誦「傳燈」歌詞、管弦樂、擊鼓隊表演及「大馬鄧麗君」劉秋儀歌唱等節目,並有www.kimmooi.org網頁啟用儀式,整個活動到晚間十時三十分才宣告圓滿結束。
- 單位:金門縣議會
- 最後異動日期:108-04-10
- 點閱次數: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