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圖
議員提案授予823砲戰官兵榮譽縣民
-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
- 新聞日期:105-12-14
這項議員提案是由議長洪麗萍、副議長謝東龍、議員楊永立、許建中、歐陽儀雄、張雲德、李應文、許玉昭、許華玉、洪鴻斌、李誠智、蔡水游、蔡春生、王碧珍、唐麗輝、陳玉珍、陳滄江、洪允典等人於第六屆第十一次臨時會共同提案,並經大會通過,建請研議授予八二三砲戰參戰台灣籍官兵本縣榮譽縣民身分。
提案中提到,據中華民國八二三戰役戰友總會呂芳煙會長致函本會(縣議會),信函表述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期間,台籍官兵英勇奮戰,誓死捍護防區安全,締造了金門今日的繁榮與進步,渠等關懷金門鄉土,視金門為第二故鄉,功在金門,陳請授予本縣榮譽縣民身分。
提案中表示,回顧台海戰役歷史,八二三砲戰一役扭轉了中華民國命運,因此對於參與八二三砲戰台籍官兵功在國家、功在金門之恩澤,本會咸感應予重視,爰提案建請縣府研議在不影響縣民現有福利下授予「八二三砲戰參戰台灣籍官兵本縣榮譽縣民身分」,藉資感懷及表彰渠等對金門之英勇偉大貢獻事蹟。
據悉,號稱「第二次台海危機」的八二三砲戰,於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六時三十分,共軍駐紮福建沿海砲兵部隊,突然向我金門實施瘋狂砲擊,六分鐘後我守軍奉命還擊。在這場為期四十四天的砲戰中,共軍對面積只有一百四十八平方公里的金門群島共濫射了四十七萬四千九百一十發砲彈,平均每平方公尺的土地落彈四發,軍民奮勇抗敵,損失慘重。「八二三」戰役奠定了台灣永續發展之基礎,不但使中華民國得以存續,更是政府播遷來台後,終能轉危為安的關鍵所在。當年沒有這些保家衛園的軍人百姓,就沒有今日的金門,更沒有今日的台灣!
縣府為感念參戰自衛隊員之貢獻,照護其晚年生活,已在民國一百年特別制定「金門縣民國四十七年以前參戰自衛隊員三節慰助金發放自治條例」,曾於民國四十七年以前參加國防部核認重大戰役之自衛隊員,現設籍本縣,並於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六日戰地政務終止前曾設籍本縣,且設籍本縣累積滿十年以上者,領有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核發之榮譽國民證,得申領該慰助金。符合申請規定者,每人每年春節、端午及中秋節各核給本慰助金新臺幣二萬元。但已獲得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安置就養或領取院外就養金者及政府公費補助機構就養者,不得申請該慰助金。
- 單位:金門縣議會
- 最後異動日期:108-04-10
- 點閱次數: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