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圖
建金門大橋縣府、議會一條心
-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
- 新聞日期:96-12-18
金門縣政府在上次召開的金門縣「金門大橋興建工程」委託專案管理顧問研討會議,達成將朝儘快成立大橋興建委員會,下設技術諮詢委員會、工務小組,以讓推動建橋腳步更邁向前走同時,昨日下午一時四十分起在縣政府第一會議室召開金門大橋興建工程技術諮詢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會議由縣長李炷烽主持,金門縣議會議長謝宜璋、金門縣副縣長楊忠全、委員曾清銓、陳水龍、許鴻志、陳家欣、洪松茂、蔡榮根、林朝文、吳國禎、羅維、朱登子、張銘欽、陳武雄、廖肇昌,以及金門縣政府工務局品管課、企劃課、土木課人員出列席參加。並聽取金門縣政府工務局所做大橋後續設計監造招標作業、委託設計監造技術服務成果審查機制之建立的簡報。
縣長李炷烽對於技術諮詢委員參與金門大橋盛事,表示感謝和榮幸。他並指出,在選舉期間召開這項會議,是跟選舉無關。而對於大橋的興建,雖然期待交通部、國工局繼續協助,但副總統呂秀蓮在今年六月二十一日來金視察時,明確表示,金門不要再對大橋興建有所期待,儘管未行之公文,但金門縣政府確認不自己推動,大橋興建將遙遙無期,在建橋經費不成問題,所欠缺的是技術和合作對象。由於大橋興建期程最少要三到五年時間,縣府最大期待是希望中央在政策上的支持,並期望楊永斌教授能兼任技術諮詢委員會召集人。
議長謝宜璋則表示,二年來這是他個人第二次到金門縣政府開會,並強調縣府在此刻召開金門大橋興建工程技術諮詢委員會,其實跟選舉無關。由於大橋興建一再延宕浮沉,重創金門人尊嚴,他個人與縣長也有共識,認為誠信政府,就要不惜代價來興建,以取信於民。且興建經費在縣庫沒問題,技術也沒問題,如何引進技術和就介面整合、有效施工,則相對重要。
謝宜璋也表示,金門縣議會支持李炷烽對金門大橋的興建,大橋沒有興建還不讓縣長卸任,在預算也百分之百支持金門縣政府。他並指出,現在中央決定不做金門大橋,但不表示2008總統大選後,未來選出的總統不支持建橋。他指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就對金門大橋興建高度關注和有興趣,並覺得應該蓋二座橋,並建議縣府將造橋層次提高,成為國際標。
謝宜璋並表示,大橋的形成,在戰略指導上,不論採用何種版本,都牽涉經費,需要縣長不知來回開多少次會議。而在戰術實現上,也建議朝更務實推動,畢竟事緩則圓,尤其建橋這項百年大業要審慎,千萬不能急就章。
與會委員提出諸多建議和意見,包括:技術諮詢委員會的功能和定位如何?大橋興建最難的是海事工程機具調度;建橋在定位上要確定;大型案子要有專責機構,並就每個介面深入探討;應引進國際技術進來;建橋要留意造價,因物價上漲幅度大;要協助強化工務局人力和組織;需要有專責人力來造橋;大橋興建技術不會有問題,能否以海流發電的和橋共構產生綠色能源;工作小組人力要補強;對於營建管理、選對廠商、發包方式、降低成本、縮短工期、確保品質要釐清;技術諮詢委員工作量要釐清;水工模型試驗、橋體風洞試驗要指定國立大學來做;建議縣府在建橋地址附設資訊館;建橋規劃設計應以國內廠商為主;施工是否採國際標可以考量…等。
副縣長楊忠全則指出,澎湖造跨海大橋二次都是政府出資,金門興建大橋在組織架構也要預留適應中央投資參與進來。
縣府工務局指出,金門大橋興建工程計劃自民國八十二年起辦理至今已十五年餘,原由金門縣政府委託昭淩顧問公司辦理金門大橋興建工程之規劃、招商文件編擬、技術審查暨監造等服務事宜,後因中央考量海橋施工困難度,自九十一年十月四日交通部同意移交國工局代辦,行政院列管,金門縣政府配合辦理,於九十二年十二月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委由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所作金門大橋綜合規劃報告書及興建計劃書,經交通部審查原則同意,規劃路廊為北路廊(湖下至后頭),計畫經費為四十四點三六億元。
工務局說明表示,為解決大小金門間之交通問題,並提供金門地區全區發展之基礎條件,聯結大小金門島嶼土地作完整的資源擘劃,以利金門地區整體資源規劃與利用,落實政府照顧離島民眾之具體施政,先前特別邀集學者專家,召開「金門大橋興建工程委託PCM研討會」,以集思廣益,謀求最佳解決方案。
工務局表示,金門大橋規劃路廊為北路廊(湖下至烈嶼后頭),全長五點三四公里,主橋長一千三百公尺至一千八百公尺,邊橋長一千一百至一千六百一十公尺,引橋長一千八百八十五公尺至一千九百三十公尺;橋面基本路寬十五公尺,採雙向兩快車道兩混合車道配置。
- 單位:金門縣議會
- 最後異動日期:108-04-10
- 點閱次數: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