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形象圖

端午遙想屈原蔡厝粽有詩味

  •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
  • 新聞日期:96-06-19
粽葉飄飄,詩歌琅琅。粽療飢腹,詩潤枯腸!位在太武山北麓的蔡厝村,昨天有包粽子的聚會。大人小孩,一邊吃粽子,一邊向腹笥搜索舊時學過的詩句,幾乎人人都能迸出一兩句自己有所共鳴的詩句。

端午節不可缺的應節食品就是粽子;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一位詩人,端午節同時也是詩人節。歷史上,成名的金門詩人不多,在金沙鎮的蔡厝,卻有一位本土詩人,那就明代進士蔡復一。

生長在詩人蔡復一的故鄉,在詩人節時,若不能吟上一兩句詩,實在有些說不過去。不過,在這個社區,不論大人小孩,丈夫妻子、藍領白領,還真的都能從舊日所學中擠出一兩句詩。

來此做客的金門縣議員李沃士即席想到的詩句是「昔人已乘黃鶴去:::」(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金東旅政戰主任林文銘想到的是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社區居民張國團(丈夫)、陳秀惠(妻子)、張家菱(女兒)一家人想到的是「松下問童子」、「紅豆生南國」和「對影成三人」。松下問童子是賈島的詩(︿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在太武山下想起這首詩,意與境頗為相合。對影成三人是李白︿月下獨酌﹀中的詩句。紅豆生南國是王維︿相思﹀中的句子。

安瀾國小學生李毓珍想到的是「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這是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詩的前兩句(登鸛雀樓詩也有人說是朱斌所作)。詩的末二句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安瀾國小陸智騁想到的是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除了節日不同外,詩裡的景物,全部是蔡厝村可以看到的景物,包括青山、田家、綠樹、菊花、場圃,甚至「酒話」和雞黍。 

蔡厝民享社區的理事長李金贊和總幹事蔡流冰想到的是李白的︿將進酒﹀;詩中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將進酒,杯莫停」,與主人家勸飲的情境相吻合。詩裡最重要的是是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有勵志的作用。

李金贊是一位事業有成的商人,經常回饋學校及鄉里;他覺得在人生的奮鬥過程中,有兩句話可以為師,那就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清代小說︽紅樓夢︾中的對聯)。

戰國時代的屈原,離今人已經太遠,但每年端午節,還是有人能想起這位愛國詩人。屈原最有名的賦是︽離騷︾,其中有一句是:「苟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引申的意思是說:要飽於仁義,不要飽於財利。

蔡厝的蔡復一,也當得起金門出生的愛國詩人;在清兵寇邊時,他曾想過要用自己的頭,換取女真首領的頭。

蔡復一的︽遯庵詩集︾是金門的文化之寶。他曾寫過一首︿九日登太武山﹀詩;全詩如下:「仙嶼孤懸海浪春,桑麻舊話課鄉鄰。飲從十日抽身暇,山別多年入眼新。小鳥呼名時報客,幽花迷徑卻依人。雲巖月照香泉好,一酌松風濯世塵。」蔡復一當年所描寫的太武山,套用於今日的太武山,仍不失準。

李沃士表示,金門既然有這麼一位詩人,他的作品,應該拿來當作學校的鄉土教材,尤其是安瀾國小。
  • 單位:金門縣議會
  • 最後異動日期:108-04-10
  • 點閱次數:1162
  • 89348金門縣金城鎮金山路17號
  • 免付費電話:0800-301-301
  • 電話:(082)327371
  • 傳真:(082)327373
回頁首